新聞報導

來到宗博的龍展將會遇見什麼
摘自宗博季刊82期 2012.04

展場入口大廳
展場入口大廳

今年世界宗教博物館首次以「龍」為想像主題,展開靈獸特展,引領觀眾來探索龍的身世與傳奇。眾所皆知,龍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有著密切的關聯。無論在文學藝術、習俗信仰等領域,皆對龍的角色有深厚的著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廟宇、節慶活動、古典建築的樑柱和屋頂等,也都經常可以見到龍。然而,龍雖存在於我們的生活週遭,卻有多少人能說得清楚,龍跟我們自身有怎麼樣的關聯?

龍展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龍紋歷代發展
龍紋歷代發展

「說龍解密—靈獸傳奇」特展涵括四個子題,分別是龍的誕生、龍的傳奇、龍的意涵、龍的應用。展覽中,透過親手對龍的圖像解構和重組,引導觀眾在參與龍形象的創作過程中,了解龍的起源及精神內涵。

適逢龍年,台灣各地方亦有其他的博物館,正在舉辦龍年特展。宗博館秉持對不同文化包容與尊重的中心理念,從多元信仰的文化角度切入,而非政治、歷史、或科學。因此在展覽的啟程點,以世界各國的龍神話作為序曲,讓觀眾認識多樣的龍,這類型想像的靈物,並非僅為中華民族所獨有,在其他的文化體系中,龍的故事亦透過各式各樣的形式被傳頌著。

外國血統的阿兜仔龍

談起外國的龍,我們就必須先認識英語中「dragon」一詞的來源。其實這個詞從公元13世紀便已在古英文及古法語中被創造,它更早則是起源於古希臘語的「drakõn」,即是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獸。因此我們發現,許多各地方的龍,為何形象皆以蛇為主幹,原來是有道理的!有趣的是,這些來自其他文化體系的龍神話,很多竟都跳脫我們原先對於西方龍的想像,甚至可以發現大部分的龍,不但不邪惡,甚且還有著令人愉悅的特點!

比如說,非洲神話中的埃多維多靠著吸收鐵質來維持能量,以便能將身體捲曲起來托住整個地球!而來自立陶宛的雞龍,只要給牠們雞蛋卷吃,牠們就會捨身取義為主人帶來財富!來自阿拉伯半島的安菲提爾,你若喝了牠們的血,你就會開始聽懂動物說的話;把牠們的眼睛和蜂蜜攪拌在一起,就可以治好頭痛;如果種植牠們的牙齒,勇士就會在急難時前來援助你!而來自印度的阿波邏羅,原本是條憂鬱的水龍,自從改信佛教之後從此就變得很快樂!

是惡龍還是創造者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產生困惑:「咦,西方的龍,不都是無惡不赦的大壞蛋嗎?」來宗博館除了有機會欣賞其他文化的可愛之處,也能認識到經典的異國故事!比如說,希臘神話中有名的大力士海克力思的十二項英雄偉績,其中的兩項,就是成功對抗海德拉和拉冬兩條惡龍:他斬斷了海德拉八顆可怕的頭,再把最後一顆不死的主頭埋進土中,用巨石沉沉地鎮壓住;在面對擁有一百顆頭的恐怖巨龍拉冬,海克力思亦是不慌不忙地,由牠所守護的蘋果園中,順利摘下金蘋果!

龍的故事真是千奇百怪。甚至,還有象徵民族精神的愛國龍:例如在英國西南部的威爾斯,這隻大紅龍,至今仍被家家戶戶當成國旗懸掛!大紅龍的故事很長,在此暫不多說。但講到民族精神的象徵,身為龍傳人的我們,對於中國神話中的創世者—「女媧」應該都不陌生;她以黃土和水捏塑出人類的祖先,可說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母親。但你可曾思考,人首蛇身的女媧,其「蛇身」究竟源自何方?且到後來,蛇身又如何發展成今日家喻戶曉的龍?答案,就潛伏在宗博館的「說龍」特展中,等你來解密!

看過沒長角的光頭龍嗎

你是否認為,龍的頭上,原原本本就長著一對威風凜然的龍角?如果是,那你可要重新考慮考慮囉!距今大約五千至六千年前,遠古時期的先民就開始在陶瓶上塗鴉一些長尾人形的圖案,這些圖案無論看似魚紋(如圖中的鯢紋)或是蛇紋,其實都有某種「宗教畫」的意義。先民的繪畫動機主要來自於「動物崇拜」,認為這些形態和叫聲有一點類似人類的動物,很有可能就是人類的始祖,於是便開始通過巫術向這些動物圖騰表達自己的祈望。而從新石器時代的原龍紋便可看出,龍的原始形象果然是沒有長角的!

至於到後來,又是什麼原因讓原本「光頭」的龍開始長出各式各樣有型的龍角呢?在這裡,與其全盤托出、剝奪了大家探索的樂趣,不如請你親自來一趟龍展,體驗龍角生長的操作,才能切身領悟到,古人是如何冰雪聰明、靈光乍現的讓早期平凡的原龍紋突然間「麻雀變鳳凰」,一躍而幻化成為世間所沒有的、賦有神性的靈獸!

東方龍PK西方龍

用體感拼貼讓觀眾認識東西方龍的不同
用體感拼貼讓觀眾認識東西方龍的不同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總是不忘自身作為世界文化的一員,好站在台灣放眼世界,過程中了解自己也欣賞他人。因此在呈現中華文化莊嚴、慈祥、典型東方龍形象的同時,舞臺上萬萬不可缺席的,正是祂的好朋友—西方龍,因為惟有當東、西方龍一起站出來走秀,大家才有機會比比看誰正、誰酷,更顯得龍文化的特出耀眼!

為此展場中特別為觀眾設計「體感拼貼」活動,館方義不容辭的請來了兩位中、外大明星:一位是在宋代《爾雅翼》中有特別報導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蟹、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身體各部位兼具九種特色描繪的東方龍;一位則是從八世紀的英雄史詩《貝奧武夫》中已有記載過,從中世紀開始,就不斷在文學作品與藝術品中,頻頻嶄露頭角的經典西方龍。兩隻在容貌、性格上皆截然不同的龍,讓宗博的觀眾可以伸出手、隔空拼貼出祂們的完整形象,進而紮紮實實的體會到:原來想像中的靈獸—龍,就是這樣子創造出來的。

誤打誤撞生了九個兒子

展場中介紹龍生九子的觸控螢幕
展場中介紹龍生九子的觸控螢幕

龍的形象確立後,龍紋被應用於裝飾紋樣的機會愈來愈多。廣泛地當作裝飾,更容易受到載體的限制,反而開創出五花八門的龍紋造型。到了明朝,龍紋身處於裝飾題材極為豐富、宗教藝術極為興盛的文化背景,經過歷代不斷改造,一個個型態怪異、擁有神秘色彩的作品紛紛問世。

這些複雜多變的龍紋在經歷時代演變後,人們逐漸遺忘其本來的意涵,只好開始根據一些模糊的概念來解釋龍的形象。而根據「與真實動物對不上的紋像皆為龍」的說法,人們於是把變形過的怪獸紋像,通稱為龍種或是龍子,於是有了「龍生九子」的傳說。其中,九原本是虛數,然而皇帝耳聞其說,請學者列出九子的清單,而學者們為覆聖命,亦各自從民間傳言中拼湊成九隻龍子。

龍生九子的傳說,於是誤打誤撞的成了皇帝背書的學術資料,增添了不少龍文化的豐富與趣味性。您想認識這九隻龍子嗎?來到宗博的「說龍解密—靈獸傳奇」特展,便可以透過互動式的觸控螢幕,認識每個龍子的不同脾性,還能瞭解這九隻幸運的龍子,如何從原本流落民間的「私生子」,明正言順的成為廟宇殿堂中,龍家族的正式成員呢!

這次的龍展,我們邀請到曾擔綱花卉博覽會真相館的設計單位,擅長多媒體互動製作的友益國際藝術公司,與館方共同合作,將策展的概念具體建構為展品,保證讓大家不虛此行。儘管已於二月二十八日開展, 我們仍持續在豐富展覽內容,目前計劃於端午節前添置一艘真正的龍舟,提供給孩童及親子在展場中模擬划船競賽的盛事!有管道提供借展/捐贈龍舟的讀者,也歡迎提供相關訊息給我們喔!宗博館企盼與觀眾們共同創造屬於每一個人的特展,陪伴學齡前、青少年、身為父母親或是師長的您,透過對自身文化的探索,找到認同的依歸!

←back

 

 

 

 

世界宗教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