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宗博「絕品的分身術」開展 領略敦煌壁畫美學

新北市永和區世界宗教博物館即日起舉辦「絕品的分身術」特展,3月29日開展活動記者會,邀請中華敦煌能量藝術研究學會會長李容榮帶領的無心敦煌舞團,在珂羅版敦煌壁畫前演出精彩的敦煌舞,呈現敦煌石窟內彩塑或壁畫中坐姿、立姿菩薩的姿態與神韻,讓民眾從繪畫、舞蹈、音樂結合的視覺饗宴,一窺敦煌壁畫的瑰麗與神秘。

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更名列許多人一生必去朝聖一次的景點。其中内容最豐富、藝術價值最高的石窟壁畫,是相當具有獨特性的千年佳作,隨著時間推移,日漸斑駁褪色,透過珂羅版複製技藝,將壁畫樣貌凍結,這是現今前往莫高窟都無法看見的景致。「絕品的分身術」特展,展出15件以珂羅版技藝複製的敦煌壁畫,民眾從展件的吉光片羽中,領略敦煌石窟的壁畫美學。

3月29日開展的「絕品的分身術」特展,將展至6月10日,結合國家圖書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四館」,及東方寶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兩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戴勝山房出版社、拓拓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4個民間單位協辦,共展出40件展品。

開展活動由無心敦煌舞團陳怡萍、羅健玲、王月卿、陳嘉惠、潘宛宜五位舞者的敦煌舞揭開序幕,曼妙舞姿在展場的珂羅版敦煌壁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前,更是相得益彰,將壁畫藝術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表示,所謂絕品,就是獨一無二的傳世經典藝術品,術是指珂羅版等著複製技術,分身意味真品再生之意,與一般仿製品不同,是同樣材質、大小的重製,講究的是原真性,意義在於「跳脫空間的限制,凝結時間的分身」,不僅為保存與傳播文化瑰寶提供了有效途徑,也讓深藏博物館的珍品走進了大眾的生活圈。清朝乾隆皇帝欣賞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當時品鑑書寫的「神乎技矣」四字,可說是本次特展的最佳註解。

開展首日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林柏亭,談國寶書畫複製技藝讓分散在不同時空的藝術品得以快速聚合,也是教育推廣的利器;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彭慰從古物保存角度看經典再現,凸顯原汁原味流傳的收藏意義。精闢的解說,讓展覽不只是看熱鬧,更了解到博物館保存文物的教育意涵。

展覽分為:「移動的敦煌」、「宗教經典再現」、「國寶書畫複製」三大子題,其中,《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三兔藻井》、《東方神韻圖》、《反彈琵琶舞》等敦煌壁畫,是壁畫藝術中的經典;清朝乾隆皇帝珍藏於三希堂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因珂羅版工藝技術而重現;元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代《註東坡先生詩》,是國家圖書館的國寶,平時在臺灣也難見到;在國父紀念館常看到的「博愛」與「天下為公」書法,是國父孫文生前最常撰寫的內容;喜歡書畫或宗教藝術、想研究字畫或敦煌壁畫的民眾,都可在這次特展一次了解精髓概要。

策展人鍾偉愷說,清朝乾隆皇帝珍藏於三希堂書房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因戰亂自此分別臺灣、中國兩地,其中,《快雪時晴帖》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中秋帖》、《伯遠帖》藏於北京故宮,三件珍品難以同時展現於世人眼前,藉由珂羅版工藝技術,讓國寶重新合璧,是本次特展相當推薦的展區。

從古至今,經典透過臨摹、拓印等方式,讓美好的文物、藝術得以淵源流傳,文化資產保存,是博物館重要的功能與責任,身為臺灣眾多博物館之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有責任讓學子及在地居民了解經典保存的珂羅版、平版印刷及噴墨列印等技藝,本次特展特別優惠學生及中、永和居民,只要憑證件即可免費參觀。

 

文/王蘭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