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09.08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
「禪師棒喝」開講 帶聽眾禪修
摘自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文:林柏宏/圖:周智芬

理性與靈性的思想、基督教與禪學的修行,如何在同一人的生命裡並行不悖?9月8日周日下午,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主講「禪示天地」特展系列活動─「禪師棒喝」第二場大師講座「禪法相遇-牧師與禪師」。Michael von Brück教授集神學家、日本禪師與瑜珈老師於一身,靈鷲山佛教教團顯月法師在引言時特別表示,從前學禪的人必須一步一腳印,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向一個又一個師父學習,學完回來還得自己印證。而今天在場的聽眾可要好好把握這場講座的寶貴機會,仔細聆聽這位閱歷與修行皆豐厚的禪師,走過印度、泰國、美國、日本,親自來到大眾面前,分享自己的經歷與見解。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一開始即先破題講述禪師與牧師的寬廣定義,清楚地解說了兩者相異之處:牧師(priest)此類的宗教人員處理宗教儀式,舉辦祭典,帶領禮拜,從屬於某個教團機構,而禪師(charismatic figure)則進行意識的開發、塑造等工作,重在調伏人心;不管在任何宗教文化中,都存在著這兩種宗教人員。各宗教中的牧師工作是人們追求信仰所需要的,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表示人生際遇充滿了偶然,各種意外都可能猝然發生,人在面臨生命無常的現實時,有規律的宗教儀式能讓遵行者獲得次序感,使人安定。不同的宗教領袖則都是禪師型的人物,他們以更具創意的思想,突破僵化的意識結構,教導信眾的方式超越體制,著重心念的開發,無規律的概念可循,卻更能幫助自我覺醒。

牧師成禪師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自述他1949出生於東德的基督教家庭,在嚴厲實施共產主義的專制國家度過成長時期,一片封閉、壓制的社會氛圍中,超然於政治的宗教信仰奠定了他自由思考的基礎,是相當實用的、解放心靈的管道。更可貴的是,父母不會先入為主地灌輸他教義,他不須強迫自己信服難以理解的概念或傳說;10歲的時候他加入合唱團,音樂使他知道人生除了淺層的感官經驗之外,還有許多值得追求的、美而崇高的事物。

到了大學,主修基督教神學的他被容許接觸共產主義之外的思想,更有幸遇見良師,不只研讀歐洲的思想經典,還接觸到東方儒釋道思想。教授說這位恩師有如禪師,帶領學生打坐沉思,和他們在海邊散步並討論哲學,教授從這位老師身上學會關心生活中的小細節,保持熱情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將生命中的種種學習與經驗連結在一起。經過如此豐厚的求學生涯,再到印度、日本習佛學禪,回顧這段歷程,Michael von Von Brück教授很感恩,因為自己得到許多賢者、智者教導,領受了大量善知識,近幾年幫助他這樣心靈成長的便是心道法師,心道法師希望成立生命和平大學來幫助年輕人提升生命品質,他認為這樣的願景是對人類未來最好的投資。

提到如何結合牧師與禪師,教授以一個印度傳統譬喻的說法回答,他說個人意識流動有如一條溪,必須有兩岸才能形成河道,順暢前行而不漫開,一岸是古老傳統傳承的知識系統,另一岸是革新傳統的自我嶄新經驗,我們需要既有的社會價值和知識系統,也要常常質問自己,發現更多可能性,深度貼近自我本性;最後Michael Von Brück教授將對自己的期許與大家分享:訓練自己成為一個有禪師魅力又能時時自我批判的領導者(charismatic self-critical leader),在培養自 我人格時,借重傳統知識但不受制於傳統,讓自己成為牧師、禪師態度兼備的完整人格。

與禪法相遇

與大家分享完關於牧師與禪師的見解後,Michael Von Brück教授在「禪示天地」展第二特展室帶領禪修共參,21學員與7位法師席地靜坐,依照教授的說明做好打禪的身心準備。

一步步的準備動作由教授條理分明地傳達給學員們,他表示日常生活中,人的心靈影響意識運作,意識指導身體動作,然而這並不是時時行得通。他舉例說,當我們就寢時不斷告訴自己要睡著,反而睡不著;禪修的時候,我們逆向運作,用調息的方式讓身體控制好呼吸,再回返內在,在細微而平和的呼氣吸氣中,鎮定心靈,身體與心靈不是各自獨立分離的,只要人活著,即使是生病或昏迷狀態,呼吸都持續,維繫著生命與心思。

Michael Von Brück教授講解時神情專注,不時輔以手勢做比喻,講到應以什麼心態進行禪修時,他說常人的心於現代忙亂生活中就像燈泡一樣向各處四散發光,禪定時的心則如雷射光,處於專注狀態,不受外在境遇動搖,驗證了《金剛經》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依循上述概念,教授和眾人一起進行了30分鐘的禪修靜坐,結束時教授並不說話,只是擊掌三次,靜默站立,雙手胸前抱拳,鞠躬問訊後靜靜離去,禪修的靜定歡喜盡在不言中,讓大家感受到,在「無」之中的無窮韻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