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道教文物 精雕細鏤有看頭
摘自宗博季刊86期 2013.04
賞罰善惡的「十殿閻王」,形像深植人心。

「道法海涵―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是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豐楙研究員及其各道學界組成的團隊所策展,內容涵蓋書畫、符籙、文檢、服飾、神像等約120件展品,其中書畫類展出了數幅描繪關於地獄十殿情景的繪畫。在民間信仰之中,「十殿閻王」代表著審判與刑罰的懲治,也是洗滌淨化靈魂的場所。

以圖示意 教化世人
十殿總圖
十王圖
掛軸 178x75cm 李豐懋藏

最初, 閻王之說源起至印度,直到佛教傳入漢人社會才逐漸建構出本土化的十殿閻王信仰。爾後道教則藉由道士淡癡自身進入冥界奇遇十王的故事―《玉歷寶鈔》一書匯集通俗文化及佛經中的地獄說法,逐漸得到一般社會大眾的認同,深植於民間社會,現今一般的超渡法會所懸掛的十殿閻王像,皆採自《玉歷寶鈔》所描述的情況所繪製而成。如李豐楙老師所藏的「十殿總圖」, 描繪了殿中審判的過程,以及鬼卒冥以刑具懲戒幽冥的情景,圖面上各種閻王形象,借由繪畫技巧來詮釋宗教義理,建構出一種神聖的空間。

救苦天尊
救苦天尊
掛軸 215x103cm 李豐懋藏

閻王懲戒惡人的冥界審判思想深植於社會中,在佛教中的地藏菩薩這位幽冥教主形象,到了道教則建構出自己的地獄之主「太乙救苦天尊」,同時將地藏菩薩轄下的「十王」改造為救苦天尊轄下的「十真君」,即是我們一般認知的地獄十王及十位真君的化身。「太乙救苦天尊」為東華帝君之化身,又稱之為耳熟能詳的「東王公」,其職為「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 散百寶之祥光, 皆引浮生」,對於積功德行善,功行圓滿的人,太乙救苦天尊會接引成為神仙之外,還主持以水火交煉亡魂、清蕩血湖地獄、破獄拔度罪魂等等,以救苦度亡。如圖中的「救苦天尊」頭戴冠冕、身騎九頭青獅的造型,栩栩如繪。

賞善罰惡 勸人為善

十殿閻王的信仰,主要在激發人們在賞善罰惡之下能體悟到行善修道。其信仰常常和民間故事互相結合,如《目蓮救母》中敘述鬼魂入鬼門關,要經過判官勘審等刑罰苦狀;民間的薦亡法會中常傳唱的《十王寶卷》等作品,多列述十殿閻王和地獄中的慘酷。藉由這些故事來對應人世間的罪惡,以人事來談冥理,傳達人死後面臨的審判問題,所有人在世間所為的善惡,不論賞罰與否都要在冥府經歷一次嚴格而公正的判決思想,達到傳教於世的功能性。

藉由五月的道教文物特展,把具有祭祀形式與深邃的文化意蘊,用各種不同媒材的展品介紹給觀眾,讓大家一起來體驗道教文化中的道德實踐和賞善罰惡的天道主義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