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楙教授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 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出
摘自NOWnews今日新聞網 2013.05.02
林茂榮/新北報導
世界宗教博物館舉辦李豐楙教授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中國張天師府道教會張意將當場揮毫畫一幅玉華司鎮宅符贈予宗博館(圖/記者林茂榮攝)

世界宗教博物館為了將神聖與世俗兼備之道教藝術,與宗教文化的多元風貌呈現大眾眼前,特別與道教學術界的研究泰斗李豐楙教授合作,於5月1日起在宗博館六樓第一特展室推出《道法海涵—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讓觀眾像欣賞百科全書般品味道教文化中多元豐富的教派特色、藝術風格、地區風俗,享受一場道教文化的藝術饗宴。

開幕儀式到場的嘉賓有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永和區長吳興邦等政界、及藝文界貴賓雲集,來自宗教界包括北中南各大道觀的道長,主持皆共襄盛舉。宗博館更破天荒在開展時舉行宗教祈福活動,由宜蘭廣遠壇主持莊玉麟執行道教祈福儀式,中國嗣漢張天師府道教會張意將天師在現場篆符(畫鎮宅符),分送福運給現場近三百位來賓。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了意法師表示,世界宗教博物館是一個使各宗教藝術、思想、文化都能對等交流的平台,希望藉由本特展讓更多人了解道教文化的意涵。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認為宗教本質就是善,研讀釋、道、儒的經典,並非只是背誦字句而已,其中包含的文化價值亦很值得深入研究。他也提及政府現正積極推廣文化創意產業,而宗教文化創意產業,正能發揚出文創的在地獨特性。

李豐楙教授為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他表示特別感謝以鄭燦山教授為首的門生團隊合力策展,也期盼透過本特展,能拋磚引玉,開創出以東方宗教為主的宗教學理論。策展人鄭燦山特別說明《道法海涵—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的兩大特色,其一是展品皆為私人收藏,有別於其他的展覽多是館方收藏或合作借展;其二是展品全數為民間道長、法師於科儀、建醮等現場使用,不僅是神聖的儀式用物,也是極具庶民色彩的宗教生活品。相信此次展出將對道教的歷史及藝術研究層面,提供一些新的方向與啟發。

由於李豐楙不僅是第一位上過刀梯,取得道士資格的教授,更致力於台灣道教研究的推動,貢獻卓著,亦對道教文物的蒐藏不遺餘力且數量可觀;策展人鄭燦山特以視覺藝術表現為主軸,涵蓋道經抄本、符籙文書、神像畫、法器衣冠、法物、道教民俗文物六大類,讓觀眾在欣賞這些道教精品之餘,也能真正體驗展名「道法海涵」的緣起。展出的154件文物多蒐集自大陸江南地區的民間道教道壇及法壇,皆是早年道士、法師實際演法之用,壇場所用即為聖物,平常極其罕見,彌足珍貴。

道教信仰在台灣地區的普及與盛行從每年一度的「媽祖遶境」可見一斑,在華人世界中所推崇的「禮神明、敬祖宗」傳統亦深受道教教義所影響,但道教文化常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一般人雖常聽到「建醮」、「齋科」、「祈福」、「超度」,卻很難在短時間內一探究竟。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道法海涵—李豐楙教授暨師門道教文物收藏展》將讓觀眾體驗獨特的藝術美感,並深入淺出地探尋道、法二門的發展脈絡,以及信仰與儀式的核心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