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博物館特展 揭海地巫毒神秘面紗
摘自中時電子報 2015.03.31 文/賴廷恆

一提起巫毒教,往往引發一般人巫毒娃娃、詛咒、通靈等相關聯想,其實海地巫毒教的神靈崇拜與台灣原住民的祖靈崇拜,兩者間頗有相似之處。4月1日起於「世界宗教博物館」登場的《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特展,將為台灣民眾揭開海地巫毒教的神秘面紗,忠實呈現出海地傳統信仰的內涵與文化。

《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特展海報。

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海地駐台大使館及海地國家民族學局共同舉辦的《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3月31日舉行開幕記者會,包括海地駐台大使庫珀(MS. RACHEL COUPAUD)與各國駐台使節代表,文化部部長洪孟啟、靈鷲山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蔡高忠、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等均出席致詞。

2012年11月庫珀與海地國會訪台團一行,曾至世界宗教博物館參訪,當時庫珀表示:「很開心可以在這個博物館看到世界上的各種宗教,每個宗教都富含著文化和歷史,而所有的宗教唯一的共通語言就是『愛』。」也成為時隔2年餘,《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在台灣展出的緣起。

陳國寧致詞時指出,巫毒教與天主教雖並列為海地兩大宗教,一般人卻對巫毒教不甚了解,館方希望透過此次展覽揭開面紗,「增進社會大眾對多元文化的認識,進而促進宗教間的理解與包容」。《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為台灣、海地建交59年來一大文化盛事,海地政府深表重視,中央各部會均傾力支持。

《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包括巫毒教服飾、器皿及儀式等展出320件文物。

為期2個半月的《神靈之光──海地與巫毒信仰》,分為「過海生根」、「神人溝通」、「眾靈芸芸」、「大洋彼岸」等4大主題,包括巫毒教服飾、器皿及儀式等,共計展出320件文物。其中「大洋彼岸」將海地神靈崇拜概念,與台灣民間信仰相連結,同時也呼應宗教博物館多年來推動「尊重、包容、博愛」的努力。

海地大學副校長多明妮克(RACHEL BEAUVOIR DOMINIQUE)本身為海地巫毒教最高領袖布瓦(MAX BEAUVOIR)之女,亦為海地備受敬重的女巫師。開幕時她除介紹展覽特色,並以「巫毒之道」進行專題演講,與教授明立國主講的「台灣原住民的祭祀文化」展開對談與文化交流。

世界宗教博物館配合展覽,同時也規畫安排「玩藝術」、「玩節奏」、「食海地」等系列主題課程,歡迎有興趣瞭解海地文化、觀賞宗教文物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