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11期

13 本期 過考古鑽探與科學發掘,終於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 找到了汝官窯口,揭開其神秘面紗。“這個窯場規模 非常大,經過考古鑽探,總體面積 110 萬平方米,開 始只做民窯,到北宋晚期在其中劃出 4800 平方米專 燒官窯,是一個綜合性的窯場。在窯廠的一個小作坊 拐角處,有一處不到一米的小圓坑,五十釐米深,我 們一次發現 22 件陶瓷完整器,其中 8 件為汝官窯。” 數十年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繼對河南地區 的其他民用汝瓷窯口,做了大調查和規模不等的考古 發掘工作,基於各地窯口所提供的資訊基礎為引導, 各窯口出土的實物標本為依據,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 分析研究,並與社會廣大汝瓷收藏家和愛好者相互交 流、密切互動,終於得出了新的結論,與大家分享新 書『汝窯新論』研究內容。也分享鑒定瓷器之方法 : 從造型、花紋、胎釉配方、燒造方法、燒造溫度等方 面綜合考慮。是否有摻瑪瑙,對鑒別汝窯瓷器,是最 簡單直接的辦法。 學者專家齊交流 第二階段的專家座談,葉文程教授拋磚引玉提出 問題,邀請眾青瓷喜好者來參與對汝窯問題的討論, 也推薦趙青雲老師的新書『汝窯新論』,並提出此書 的重要性在於對界定汝官窯提出的新觀點,汝窯不同 類型的窯口構成不同的系統、汝窯的來源及判定的關 鍵。讓大眾對汝窯有了新的認識,打破對過去片面或 錯誤的認識。邱小君教授也分享自己跟隨老師學習從 採集殘片著手,汝官窯的議題很難,進一步說明趙青 雲教授鑑定的專業及判別的方式,從造型、器型、開 片等做分辨。成耆仁博士則從青瓷傳入韓國的歷史, 進一步說明韓國高麗青瓷受中國影響之深,是宋瓷 的混血兒。並將高麗青瓷與宋瓷做比較。南華大學江 美英教授也分享自己 1992 年與馮老師學習汝窯的歷 程,透過看粉紅色顏色、光澤來判定宋代汝窯。也提 出北宋官窯爭論等議題討論…在場的與會來賓紛紛並 把握機會與趙青雲副所長發問,從中深度探討汝窯與 青瓷的判別與相關議題。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