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博季刊第120期

心之道 2 文 / 創辦人 心道法師 從宗教和平到生態和平 ─ 跨越宗博二十年 喚起「地球公民」的意識 今年宗博開館二十年了,大家問我什麼感想?我 最想的,就是要把當年幫助過開館出錢出力的菩薩找 回來,再續使命,主要是把大家趕緊再連結起來,去 喚醒每個人一起繼續推動愛地球運動,這個時間太重 要了。 這份志業,與其說不容易,不如說不可思議!觀 音菩薩要做的都是應聲救苦,赴時代來的,不作不行 啊。你看,現在為什麼全球這麼苦,說是人類文明大 難臨頭,絲毫不為過,危機也是應緣,極端氣候又大 又頻繁,一個比一個破紀錄,又遭遇大疫情,疫情就 是生態問題,是環環相扣的。 三十年前,我們籌備宗博就有九字訣「尊重、包 容、博愛、愛、和平」,回頭再看,這個理念實在太 重要了。今年十月我有機會受邀在教廷舉辦的「邁向 cop26」會議中 ( 註 ) ,分享建議與承諾。也是因為 我們有宗博累積的經驗心得,前頭我們主要是做宗教 和平,再來就要做生態和平,剛好碰上氣候變遷,梵 蒂岡宗座要團結各宗教一起來推動生態承諾。實在說 這時代你沒有生態和平的意識,就不能說是「地球公 民」。 生命即分享、靈性即生態 生命就是分享。每一個存在都有其作用,沒有一 個生態沒有功能。你看,樹的生態會長果實,分泌樹 汁,排放氧氣,可以滋養萬物;你看,花的生態多美、 多香,都是分享啊,你不要去砍伐它,也不用去佔有 它,生態本來就有它的連結關係,不會亂長的。 現在全球都是「人」在主導,問題出在貪嗔癡作 祟,我要你死就死,我要你活就活,生殺由我,不給 生態有空間,你對生態沒有尊重,它就不復存在了。 每個地方、每個領域都是緊鑼密鼓,密集開發、高效 成長,對生態資源甚至趕盡殺絕。你看,像海洋捕撈, 不管什麼時間都抓,用盡手段抓到整個魚群沒法再生 了,還有都市房子蓋得滿滿的,哪有什麼生態空間? 不給生態空間,它就不好用了,慢慢滅絕了,你要生 態存在,就必須給它空間,尊重它、愛護它,我們才 會享有它的生產功能。 「尊重、包容、博愛」是生態和平學 地球是有機結構體,生態有它的存在軌則,你把 它的有機性切掉,把它的軌則破壞掉,它就不再生 了,要永續生態就要遵循它的法則。 生態的第一個永續法則是「平等」,生態即靈性、 靈性即生態,因為靈性平等,所以生態平等,以人為 中心,對萬物予取予求是不行的、後患無窮。 第二是「尊重」,對生態要尊重,因為靈性歸一、 眾生平等,平等要靠互相尊重,而不是說人類高高在 上,沒有給生態活路,人類也無法獨存。 再來是「包容」;包容是什麼?就是彼此給空間, 萬物都是夥伴,既然是夥伴,你又不給它空間,你要 它怎麼活?所以你要照顧好夥伴關係。 最後一個是分享、是博愛,博愛就是「互濟共生、 相依共存」。整個生態都應該依循這樣的共生軌則, 互相依持而良性循環,而不是像現在變成掠奪、消 耗,岌岌可危。所有國家、所有社會也是這個軌則, 都要「互濟共生、相依共存」,而不是到處壟斷,壟 斷到最後,就只有滅亡了。 所以要有「互濟共生、相依共存」的觀念,才會 有「尊重、包容、博愛」的共生原則;反過來說,前

RkJQdWJsaXNoZXIy ODQ0M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