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由御用監太監李童集資,始建於明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 歷時四年才竣工, 明英宗賜名「法海禪寺」。原寺廟規模宏大,明、清時多次重修,從保留至今的碑記、經幢等紀錄中,可見其悠久歷史與尊崇地位。

寺內建築依山勢而建共四進院落,主殿為大雄寶殿,尚有護法金剛殿、天王殿、藥師殿與藏經樓。大雄寶殿原供奉三世佛、十八羅漢、大黑天以及李童供養像,皆於文革時期被毀,牆上壁畫卻奇蹟般完整保留。近代經過大修後,法海寺於2008年重新對外開放,為保護壁畫,大殿關閉燈光,參觀者僅能借由特殊光源的手電筒,來進行逐步、小範圍的觀賞。

法海寺壁畫繪於坐北朝南的大雄寶殿內,面積共有236.7平方公尺,位在大殿內中央隔牆的南(前)北(後)壁面、東西兩側的山牆與大殿後方的牆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