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供奉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教

佛教在台灣

佛教傳入台灣,約始於明鄭時代或更早。明鄭至盛清之際,雖有道德崇高、戒行精嚴的名僧主持寺剎,但多數寺廟,總是融合儒、道、 佛及民間信仰。自嘉慶以下,佛教逐漸中衰, 主張在家修行的齋教代之而起;到了日治時代,引進了八宗十二派的日式佛教,形成四大法派:基隆月眉山靈泉寺派、台北觀音山凌雲寺派、苗栗大湖法雲寺派、高雄大崗山派等,積極推動法務,提升文化內涵。戰後台灣佛教會成立,白聖、智光、南亭、道源、東初、印順等高僧,先後由江蘇浙江經由上海或香港渡 台,華嚴蓮社、慧日講堂等先後成立,將台灣導向中國叢林式的佛教。

解嚴(1987)前後,各式佛教團體成立,除了拓展海外弘法志業,也有不同的主題訴求。近年台灣佛教教團組織的蓬勃發展,各種基金會、佛學會、學校、出版社應運而生,弘法方式日新月異,深入社會每個角落。例如佛 光山、法鼓山、中台山、慈濟功德會、靈鷲山佛教教團等佛教大團體各領信徒百萬以上。

佛教-禮佛堂

佛教供養的目的是一種讓自己更好的修練方式,讓我們的心更柔軟慈愛,同時也能創造我們更豐富自在的生命。修正負面的概念,讓我們與佛ㄧ般清淨的心顯露出來。供養是超越我執概念最好的辦法,佛陀的教育裡分析歸納人類,煩惱痛苦不快樂有五個原因,而這五個原因有個共同的關鍵就是「我執」。

  • 如果沒有「我」的概念:將會是一個共享的世界,你不會擔憂會失去任何東西。
  • 如果沒有「執」的想法:將會是一個自在的生命,你不會膠著在任何煩惱的事。

供養是創造智慧光明必要的因素,佛陀透徹宇宙現象,告訴我們一個宇宙萬物不變的法則,就是「給出去的都會再回到自身」。給予一切豐盛,自身必得豐盛;給予他人痛苦,自將體會痛苦。因此自己生命向上的資糧,需靠自己播種。

  • 智慧:獲得智慧的能力,將能幫助更多的生命。
  • 光明:讓生命沒有疑惑,讓生活清楚明白。

佛教的供養以華鬘、珍寶、塗香、燒香、 飯食、燈明為供養物,每一個供養的物品都有深層修持的意義。

  1. 佛像:供桌上的佛像為佛教導師釋迦牟尼的形象,或是稱呼他為世尊、 佛陀、釋迦牟尼佛等等不同意義的稱謂。
  2. 珍寶供盆:珍寶的供養代表著修練之意,奉獻珍貴的收藏,能夠看見自我的心是否有三輪體空的心境。
  3. 燃燈供佛:供燈代表光明與智慧。燈火能照亮黑暗,通過在佛前供燈,能讓生命沒有疑惑,讓生活清楚明白。
  4. 香爐供香:香有清淨一切染垢污穢、燥熱煩惱;以香供佛,代表滅除一切煩惱,得清淨自在。當聞香氣可提醒需要好好的修持。
  5. 缽-打齋供養:飯食供養代表廣結善緣、助人道業。因為時代與文化的不同,現代人為了平衡過多的飲食供養,供養飯食的傳統轉變為打齋,避免寺廟有過剩的飲食與物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