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信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在經、緯絲線的軟硬交錯層疊中,形成一幅幅飄逸在時空中如靜止般的彩虹,也像是祖母臉上的彩虹紋面,傳達出尤瑪‧達陸歷經數十年,將泰雅族傳統女性的生命智慧,在不斷迴旋的永恆傳述中綻放而薪傳。返鄉重啟傳統泰雅織布的實踐,就像是專屬於她自己的生命奇遇般,持續不斷地進行文化復興的艱鉅任務。而祖靈們的庇佑,更堅定了現代織女典範的尤瑪,朝向另一個生命典範去努力。



安聖惠出生於屏東舊好茶部落,族名峨冷.魯魯安。從她歷年來對於媒材的運用與表現形式,所呈現出多元而充滿奇趣與變化的創作中,可以深刻體認到她對部落、母親的濃郁情感,還有靈魂與生命內在的追尋。作品中所欲傳達的文化主體,不僅反映了分享的概念,以及獵人跟生命之間的關係,同時也緬懷駐留在深山雲霧中的祖靈們,傳達在山下的魯凱族子子孫孫,仍然不忘根之所在,芬芳的居所。



林介文在《嫁妝》一書中,寫道:「有人問Bubu(賽德克語為母親),為什麼要織那麼多的Qabang(賽德克語為傳統織布做成的被單),她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個:『要給孩子的。』」一句簡單的對話,道盡了賽德克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學-圓的生命觀。當然也織就了她細膩的生活態度與藝術敏銳力。在其系列作品中,並未以激進的族群觀點或任何批判的主張去表達自我的創作主體,卻蘊藏著類似去疆界的創作理念。



2001年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雙年展覽會上,一位來自臺灣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的魯凱族藝術家杜文喜,獲頒表彰為藝術奉獻之獎項。但在得獎之後,他仍然回到熟悉的深山部落中生活及創作。每次作畫或雕刻前,總是會先虔誠祈禱,感謝上蒼賜給一個和平寧靜的環境,其作品即表現出他這份對生命無私、不為名利的創作態度,並只為分享來自大自然萬物永恆生命的喜悅與偉大的寧靜。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身兼冉而山劇團團長、表演者及導演。隨著原住民傳統祭儀與生活環境的消逝,原本擁有傳統文化意義的祭儀歌舞,也逐漸日益凋零,成為現代觀光消費下的一齣歌舞戲碼。有感於此,他從部落出發,將阿美族的生活融入神話故事、即興表演、戲劇與行為藝術等內涵中,實踐古早原住民族人生活祭儀化的理想典範,將祭與生活融合為一,呈現一齣彷彿在呼喚生靈回返大地母親般的儀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