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寸
- 36 x 72.8 x 40.1 cm
- 材質
- 木雕上彩
- 年代
- 19-20世紀
魁星又稱魁星爺、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帝。源自古人的北斗七星的星宿信仰,為西方七宿之第一宿,是文章科考之神。右手持筆,左手持書卷,右足踩鰲頭,左腳後揚踢魁斗,全體造型仿魁字構成,極具生動感及民間藝術趣味。讀書人常供奉於書房內,以祈求金榜題名,榮耀家門。
原先的星宿信仰轉化為人格化的神格時,民間開始有了有關魁星的傳說,相傳古時有一才子逢考必敗,終於在第三次應試考取狀元!不料,卻在殿試時,皇帝嫌他面相醜陋,當庭驅趕他。滿腹經綸的才子悲痛萬分,遂投河自盡。老天爺惜才,派出了一隻鰲魚救出這名才子,還帶著他直達天上成為北斗星。之後被民間封魁星,為掌管考試及第的神明,與文昌共祀於文昌廟。
1、右手與左手
魁星爺職掌功名之任,在神像造型上,右手高舉一支硃筆,左手執卷。科舉時代的科考,在閱畢學子文章後即定出高下,謄出名錄。由主考官親以硃筆一一點於名字之上,放榜示知。古人相信凡經魁星爺點名者就能高中榜上,此即榜上題名的科名願望。
2、右腳踩著鰲頭
魁星爺造型上的另一特色,即以右腳踩著鰲頭,有著獨占鰲頭的意義。古時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級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稱為傳臚。明清時的「金殿傳臚」,一般於殿試後兩天舉行。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見新科進士,進士們個個身著嶄新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得意洋洋,分左右兩班站在文武百官後面,新科進士聽到傳唱,走到中間的御道上站定,狀元位置居中,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自踏占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占鰲頭」的由來。
3、臉部與身軀
魁星踢斗的整體造型,即是仿「魁」字而成,魁星的面貌是長角、濃眉,而嘴中突出雙牙,俗稱「魁頭」,形狀頗為威猛。配合其服飾之色及飛揚綵帶,其身軀躍動踢斗之形,即是模擬「魁」字,優美又富涵文字意象之美。民間亦常見以草書墨書,在魁字形之上變出魁星爺之形,供人裝裱祈求,亦為魁星信仰的民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