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探秘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大型古蘭經頁

 
尺寸
28.7 x 38.2 cm
材質
羊皮紙
年代
9-10世紀

此《古蘭經》頁,出自西元九至十世紀王室貴族的奢華之作。內容以金色墨汁抄寫《古蘭經》第三章187~194節的經文,標號與分段處則用紅色與銀質墨水點出。全文15行像幾何線條一般工整的文字,沒有複雜的裝飾,僅為閱讀而標有少量符號,簡潔嚴謹,表現出對《古蘭經》的高度尊崇;而從罕見的染藍羊皮、高質地黃金調配的墨汁與統整的書寫風格等珍貴的特點看來,堪稱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最為重要的《古蘭經》手稿之一。

伊斯蘭教起源於西元七世紀的阿拉伯沙漠之中,由商人穆罕默德,在一處山洞中受到真主的啟示開始,以真主的使者之身忠實地傳達「神啟」,以阿拉伯文大聲宣教,後人陸續將穆罕默德的口傳教義集結成冊,成為伊斯蘭教的最高經典─《古蘭經》。穆斯林視阿拉伯語為「神的語言」,背誦或繕寫經文,成為表達虔誠信仰的宗教善行,除了文字的忠實謄寫之外,具有經濟能力的教徒,還會在頁面加上華麗繁複的圖文裝飾或貼金裱飾。演變至今,伊斯蘭書法的應用從神聖的經文、到日常生活用品,隨處可見,成為相當獨特的藝術表現。

此經文使用古老的「庫法體」(Kufic)書寫,庫法體的名稱,源自於西元七世紀,位於伊拉克的庫法城,曾是繁榮一時的軍事與文化中心,其中書法字體愈見優雅,漸漸馳名於當世,而稱之為庫法體。其字體線條一頭稜角頓挫,線條另一頭則是緊實的圓形筆觸;垂直的筆畫較短,水平的筆畫較長,字體呈細長狀,字與字之間的距離是依據可運用的篇幅加以設定,而非根據語法的規則。直至西元八世紀,庫法體的結構趨於完整,成為之後300年間,唯一可繕寫《古蘭經》的字體。

阿拉伯文字的書寫方式,由右而左,且使用硬筆書寫,與中國的毛筆書法,在工具使用上有所不同。書寫阿拉伯文所使用的傳統筆桿,截取蘆葦、硬木或竹管製成不同尺寸,再將筆尖削製成不同寬度與傾斜度,以配合不同字體風格。伊斯蘭書法的發展因為宗教的傳佈而興盛,傳抄《古蘭經》甚至是書法藝術家的終生志業。《古蘭經》被大量閱讀,多樣的線條文字也成為一種文字的演繹發展,而對於經典的圖紋裝飾,更是表達了對經典的敬重,形成裝飾藝術上的考究。因此《古蘭經》對於宗教和文字的發展,都具有關鍵性的角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