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revious Page  7 / 36 Next Page
Basic version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7 / 3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5

向更理想的未來,對自己的生活目的有所肯定。

錢穆先生說,研究歷史首先要知道歷史有其特

殊性、變異性與傳統性。他說每個國家或每個地方

累積了他的傳統便形成特殊性;歷史的發展總有外

來因素或內化因素而形成變遷,故必有其變異性;

而特殊性加上變異性便形成傳統性。暸解這三種歷

史的特性是研究歷史的基本工夫。

本館七月下旬即將推出的特展「

繡裡乾坤─

廟繡品的故事」就是以這樣的理論思考去策展的。

藉台南天壇百年來供奉過的繡品去解讀當地的社區

與社群關係,以及認識刺繡產業、產品與台灣的經

貿關係,並及民間剌繡工藝的技巧與消退現象。這

些寺廟繡品在美學工藝上不及歷代宮庭貴族用品,

也不及中國四大名繡,但是它可以述說出近百年台

南或甚至台灣的民間文化演化現象,這是我們的展

覽目的。本次特展緣自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黃翠梅教

授領導學生為台南天壇廟宇的藏品登錄研究,根據

他們的研究報告與展品選件的推薦,以及天壇董事

會的慷慨借展,我們才能進行此特展的合作規劃與

設計。十分感謝來自各方的善緣。

有些民眾從來沒去過博物館,也有些觀眾說看

不懂博物館,也有許多人說博物館與我的生活有什

麼關係?這是博物館營運者要思考的問題,而且也

要去解決這些問題。

一般而言,博物館是個保存文物與人類文明記

憶的地方,他是一個讓社會大眾去了解歷史的地方,

也可能是一個讓大眾了解藝術、美學與文化特徵的

地方,或許他是一個了解科學現象與演進的地方,

也有可能是讓你了解社會、自然、了解生命的意義

甚至可以反思自我的一個地方,或許他是一個產業,

或者一個企業家想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他們的一個地

方。總之博物館這個埸域是提供社會大眾思辨現象、

了解歷史背景及其發展因素,以及對生命科學的基

礎認識,最終的目的是推動人與社會、人與自然、

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所以博物館的展覽絕對不是

把文物放在窗櫥中讓觀眾去自己看,而是能夠詮釋

出它們的存在意義、美感與構成的諸多元素。

博物館透過人文與自然資產去研究歷史、美學

或科學,可以幫助觀眾瞭解自己住處的環境變遷與

地方的人文背景發展脈絡,增加認知後,會對社區

或社群有所尊重,或參與現況改善,與居民共同走

館長分享

睹物若不思情─文物怎麼看

文/館長 陳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