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文學館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國立臺灣文學館藏品蒐藏脈絡多數來自捐贈,本次借展之複製品,因原文物年代久遠,加上中式紙張保存不易,文物入館前已狀況不佳:手稿裝訂結構鬆散,紙張則有破損、皺摺、蟲蛀等劣化現象。由於二件藏品本身對於臺灣早期時社會與文學研究皆具有重要之意義,除了館內的常設展、特展等應用外,亦常有外館單位的借展申請。展覽時,即便展場已有嚴謹規範的展示環境、藏品維護措施,但考量藏品現況不宜頻繁出借或翻閱展示,故需複製藏品,俾利因應諸多的展示、教育、推廣之用,使珍貴的手稿原件得以在典藏與應用間取得更妥善的平衡。

 

《震瀛自傳.第一冊》

吳新榮
尺寸:19.7 × 27.2 x 0.5 cm
複製方式:噴墨輸出(中式裝訂手稿)
借展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吳新榮(1907~1967),號震瀛,臺南作家。《震瀛自傳》為吳氏的自傳手稿,全六冊。本冊為該部自傳之第一冊,記敘其幼年時代至19歲的生活,從祖先自福建渡海來臺說起,上溯吳氏父祖於臺南縣將軍鄉一帶的墾荒拓殖生活。這份手稿是吳氏已出版的自傳性小說《震瀛回憶錄》的前身,該書所有化名人物在此全以真姓名出場,除了具文學價值外,其內容亦對研究區域臺灣史與爬梳臺灣文學史均極具意義。

 《寄鶴齋集卷(1)》

洪棄生
尺寸:11.2 × 17.3 × 0.5 cm
複製方式:噴墨輸出(中式裝訂手稿)
借展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洪繻(1867-1929),彰化鹿港人,原名攀桂,字月樵。臺灣淪日後,改名繻,字棄生。他一生最令後人稱佩的,是在日治時期所表現的民族意識與抗日行動。個性正直剛烈,尤重氣節。日治後潛心於詩、古文辭,其著作甚多,有「臺灣詩史」之稱。本冊為臺灣古典文學中少見之清代文人手稿。具重要臺灣文學、歷史文化價值。周憲文曾考證《寄鶴齋集》為《枯爛集》,集中「七言古體」首有〈四十初度感賦〉、「七言今體」末存〈五十感傷四首〉,其起訖當在光緒32年(1906,四十歲)至民國5年(1916,五十歲)之間。為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重要古物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