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revious Page  10 / 36 Next Page
Basic version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0 / 3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8

音譯,又名「孤唐﹙ Sku-Thang ﹚」。「唐」在藏

文中意指「平坦、平原、清楚」;「孤」則有「身體」

的意思,引申為「神佛之像」。「唐卡」即指平面

的卷軸佛像,方便攜帶收藏,是藏民族傳統獨特的

繪畫形式,題材多為藏傳宗教、歷史、文化,亦有

生活習俗、天文曆算、醫學藥用等多樣題材,兼具

有信仰表現以及教育、生活的實用價值。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在藏王松贊干布 ( 西元

7 世紀 ) 時期即有記載流傳。據《大昭寺志》記載,

土蕃贊普松贊干布在一次神示之後,就用自己的鼻

血繪製了白拉姆像 ( 吉祥天女 ),相傳是史上第一幅

唐卡。此後唐卡藝術逐漸發展,受到中原文化、印

度、尼泊爾與在地苯教等影響。至西元 10~12 世紀,

是唐卡藝術形成系統時期,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寧瑪

派、噶舉派、薩迦派三大教派形成時期;13~14 世

紀,唐卡風格凸顯,繁榮發展,至明清時期 (14~18

世紀 ),則更趨成熟,各流派藝術風格也蓬勃發展。

唐卡繪製

唐卡多畫於布上,礦物顏料取自珍貴的金銀、

寶石、珍珠、瑪瑙、珊瑚等,使唐卡即使歷經千年,

色澤依舊,經久不退,並可防蟲蛀。唐卡繪製過程

複雜,從擇日、備料、誦經、繃製打磨畫布到畫底

稿、淨身祈請、上色、開眼、裝裱、開光等等步驟,

創作的時間需耗時數個月,甚至數年時間。繪畫過

程對於畫師本身,是一種修行,蘊含信仰虔敬之心;

觀畫者則藉由藝術美感的直觀體會與啟發,以種下

善根因緣。

依據《造像度量品》、《佛畫三百幅》等繪製

唐卡的重要指導論著,嚴格規範所需要的比例、順

序、主體結構等標準,加上師徒傳授的學風,不僅

各派畫風得以開展流傳,諸佛菩薩的形象特徵與繪

製儀軌也能如法傳承。唐卡繪製橫跨「繪畫」與「工

藝」兩大範疇,其款式多樣化,有刺繡、緙絲、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