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revious Page  12 / 36 Next Page
Basic version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2 / 3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0

從蒲甘王朝到貢榜王朝,由樸實轉換到繁複華

麗,上述的這兩種造像風格,在展區內短短步行不過

十幾步的距離,然風格的演變卻並非一蹴可及,其已

是歷經幾百年的風格流行潛移默化才演變而成,亦反

映出社會上對於信仰的需求日亦繁複增加。

禪修與信仰生活

佛教在初期弘法階段,並無以文字作紀載,憑

藉的是僧眾的背誦,透過口耳相傳來傳授經文內容。

歷史上曾經多次邀集各地方高僧參加佛教大會共聚一

堂,目的均為反覆比對確認經文內容,確保在佛法的

宏揚與傳授上不會造成偏差。在紙張上未發明之前,

就有使用貝多羅葉(Pattra)來抄寫經典、紀載文獻

的紀錄,而貝葉經的創立與後來僧眾的抄寫,目的即

是為了更便利地傳遞佛法以及解決口傳的不準確性,

以致目前南傳佛教地區仍舊維繫著這項工藝。

南傳佛教的特質係其延續保持著原始佛教傳統,

嚴守佛陀時期即留下的戒律,如托缽乞食、過午不

食、雨季安居、不蓄鬚髮、不碰觸金銀貨幣等規範,

迄今依舊過著最恬淡樸實的生活,透過本區器物類的

展示,讓觀眾對於南傳佛教僧人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

解認識。

禪修亦是南傳佛教中另一大特點,本區設置藤席

搭配靈鷲山佛教教團提倡的一分禪,提供觀眾作為坐

禪初階的入門,引領觀眾能以最自在的方式親近南傳

佛教文化。

信仰即生活

河水不僅肩負著生命的流動,也作為信仰的傳

播。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南傳佛教早已深入東南亞

每一位民眾心中,任何的慶典儀式及供僧禮佛對於庶

民而言都是日常生活再自然不過,而平民百姓與僧人

不過是角色身分不同,為的都是能在此生當中能種下

一顆善的種子,能在往後通往超脫的道路上,與佛陀

的距離更貼近一些,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如同各個

宗教的朝聖之旅,對於每一位虔誠的信徒皆為一輩子

信仰的追隨,未必真能如願親臨,但卻依舊永遠安放

在心裡。

而這些展示的南傳佛教造像,如今即便不再具備

禮佛參拜的功能,卻讓我們得以見證佛教傳承千年的

文化演變以及沿著河流得擴散綿延,並細細品味那股

信仰能量的深邃悠遠。

禪修區提供民眾一分禪的禪修體驗

館慶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