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黃英嘉《參觀獨白:我是這樣看「世界宗教博物館」》

帶路人:黃英嘉 ╱ 藝術評論、策展人

鬼島踏查日記團隊成員,現從事藝術研究與計畫型創作,關注當代藝術歷史轉向問題以及原民性、台灣主體性、策展等研究。

鬼島踏查日記|https://nowhere-island-journal.jimdosite.com/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展作品|https://reurl.cc/Wkp2XZ

阿根廷文豪波赫士在短篇小說《歧路花園》中給予歷史具象化的可能性,透過文本,他向我們展示歷史路徑的複雜性形象:「無限多的時間序列,一個不斷滋長的、令人眩暈的網路,充滿分歧、交會、平行的各個時間」。在他筆下,歷史時間的線索被拆解成無數分岔的小徑,呈現去線性化的描述,於我們眼前開展的並非樹狀的系譜,而是如何感知時間的拓樸經驗。

世界宗教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座為我們展示文明與歷史的花園,當觀眾穿越入口的水幕與朝聖者步道步入金色大廳時,映入眼簾的是仿法國夏特大教堂玫瑰迷宮的地飾,不同的是加入許多其他文明的元素:巴比倫占星術、印度教神祇系統、古希臘神話的符號排列於如玫瑰迷宮的同心圓陣列中,不同文明對方向、時間、空間的理解在此並陳,象徵博物館的創立初衷––以開放的態度引導民眾認識各個不同宗教的差異性。

我在此看見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會,在世界宗教展廳裡,由首任館長漢寶德教授所創設的世界宗教建築模型相對陳列,猶太教的新舊會堂緊挨著俄羅斯聖母升天教堂,對面就是錫克教的金廟,中間則是印尼的佛教遺跡婆羅浮屠。觀眾行走在其中彷彿身處歷史的花園裡,這些文明如催燦的果實與花朵,被花園的園丁––世界宗教博物館––呈現給化身為時間旅行者的公眾,我們得以藉此對複雜的文明系統作出大致的觀照。

這樣的觀照之下,回到宗教的本質就容易得多。過往,我們總是以教義與神學上的差異區分各個宗教之異同,但站在文明深度的視角下,其實會發現祂們之間有些不僅起源相似(如亞伯拉罕諸教),尤其在科學與理性尚未遍行世界的時代,古老的民族與文明就是透過這些宗教所代表的認知體系,形塑對於未知自然的理解與社會秩序的想像,別忘了,如今的科學與現代化也是肇基於宗教的產物,西歐的基督宗教社會正是在哲學與神學的基礎上發展出如今所謂普世價值。

也因此,我們更需要去完整地觀照文明史,經歷如同哲學家班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中提到關於歷史的「虎躍經驗」,意即將自身抽離出空洞且線性的時間想像,重新召喚過去至眼前再現。我確信,這是破除為單一價值觀所壟罩之現代性迷霧的機會之一。

回到我本身的專業––策展,其拉丁字源curatus既有照料之意,同時也有治療的雙重意涵,這意味著策展工作對展覽所具備的期待:使觀眾從現代性的精神分裂中暫時解放並進行自我照料。而世界宗教博物館面向公眾所承擔的正是照料者與治療者的職責,它的實踐正如漢館長對博物館的期許:「宗博不是宗教組織,不是神殿,不是廟宇,而是認識生命價值的殿堂。我們鍥而不捨的發出呼喊,希望喚醒沉溺在憂鬱不安中的眾生」。

換言之,世界宗教博物館不僅不是文物的停屍房,它反而是當代面向公眾開放的「浴場」,一座能洗滌身心且有療效的自我治療之所。(策展人一詞源於古代羅馬浴場之主持者)

衷心期盼,當你步入其中進行自我照料時,能以不同的向度思考宗教同生命的連結。


大廳的地飾融合多種文明元素的地飾, 向觀眾展現創辦人心道法師希望世人能了解不同宗教進而達成和平共處的理念。
攝影/黃英嘉


世界宗教展廳詳細陳列各宗教的器皿祭器與文物。
攝影/黃英嘉

世界宗教展廳的宗教建築模型引領觀眾欣賞文明之美。
攝影/黃英嘉


洗滌人心的水幕牆。
攝影/黃英嘉

TOP